2017年1月29日 星期日

住在三十年的寂寞裡:愛,讓我們學會勇氣和奉獻 (大好書屋出版)

住在三十年的寂寞裡:愛,讓我們學會勇氣和奉獻

The sound of Sch: A Mental Breakdown, A Life Journey


出版社:大好書屋

偶然下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
這是一本由新加坡作者寫的書
故事的內容是他藉由童年的記憶描述他的母親與他的舅舅的兄妹情
舅舅阿成患有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之前名稱為精神分裂症)
阿成從小成績優秀,但在青壯年時生病了
作者的母親阿珠覺得是阿成犧牲自己升學的機會讓她有機會繼續完成學業
因此阿珠對阿成有許多的感恩並承諾要照顧阿成一輩子,也實現的這個承諾

這本書很細膩的描述出當一個家庭與思覺失調症共處的故事, 一對兄妹對抗思覺失調症的故事
阿珠和阿成的母親不斷擔心的問題~ 有一天我走了,誰提醒他吃藥
社會如何看待行為怪異的人~ ("肖ㄟ")~ 
這本書讓我們有機會看到當一個家庭有一位成員患有思覺失調症時 
家庭如何運作
每個人如何被影響
家庭如何團結去面對



壞習慣改不掉怎麼辦?(書泉出版社)

壞習慣改不掉怎麼辦?
幫助孩子克服咬指甲等壞習慣
What do Do When Bad Habits Take Hold~
(書泉出版社)

這是一本以鑰匙概念還幫忙消除壞習慣的工具書
裡面有許多鑰匙幫忙消滅壞習慣如
阻擋
忙個不停
動作
喚醒
感覺
等五種鑰匙

例如它們可以幫忙減少孩子拔頭髮的行為
~如試著利用拔雜草取代拔頭髮等行為

這本書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就是習慣不是一天就形成的
它是不斷練習和持之以恆的成果
很值得家長詳讀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星星小王子《來自亞斯伯格宇宙的小孩》出版社:久周

 星星小王子《來自亞斯伯格宇宙的小孩》出版社:久周

你認識星星小王子嗎?
你知道肯尼斯在想甚麼嗎?
你知道肯尼斯如何解讀這個世界嗎?
也許肯尼斯不能代表所有患有亞斯或自閉症的孩子
但他試著把他對這世界的看法以簡單的文字敘述~


"肯尼斯.霍爾八歲時被診斷出患有亞斯伯格症,雖然他頭腦聰明,口齒清晰,但早年的求學經驗卻倍極艱辛,他獨特的行為模式更常常被人質疑誤解。在他被診斷出有問題後,教育部提供他一台手提電腦,這本書於焉誕生。有別於冷僻的自閉症專書,本書充滿了10歲小作者的童言童語的聲音,及溫暖質樸的繪畫,是很動人的小書,肯尼對於智慧的探索讓他了解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最終產生對別人的責任心,他想要幫助更多人了解亞斯伯格症的世界。對於其他亞斯伯格患者、父母、師長、治療師、社工及其他特教專業工作人員甚至一般正常孩子都有相當的啟發。"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怎麼辦?及時剎車化解威脅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怎麼辦?及時剎車化解威脅
Putting on the Brakes: Understanding and Taking Control of your ADD or ADHD
(書泉出版社)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內容簡單易懂
可以讓孩子及父母認識ADD/ADHD,
並且有提供簡單的計畫步驟因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帶來的困擾

"想像一下, 一輛炫酷的紅色跑車正擾著跑到奔馳.他飛快地駛過直線跑道,加速通過彎道,順利進到下一段路....可是他卻沒有剎車...." (引用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怎麼辦?及時剎車化解威脅 )


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

亞斯柏格/自閉症~推薦書籍:與光同行 (出版社: 台灣東販)


與光同行 (出版社: 台灣東販)
一位日本作家以一位孩子被診對自閉症的心路歷程作為漫畫的主題
很值得推薦的好書
因為漫畫中除了描述孩子被診斷後所接受的治療後
更細膩部分的是將母親與家庭的互動呈現出來
母親如何與家人溝通小光的疾患並得到家人的支持
我們都知道扶養孩子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如果孩子的疾病是會被社會誤會的
那家人又要更辛苦地去幫忙孩子在社會立足
與光同行讓許多擁有自閉症孩子 的父母了解~他們並不孤獨
他們的辛苦是有被看到的~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自閉症/亞斯伯格症 資訊網

認識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候群 - 財團法人台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http://www.fact.org.tw/

社團法人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http://www.taea.org.tw/

父母的情緒及壓力管理

可利用youtube搜尋關鍵字

父母的情緒及壓力管理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高淑芬醫師研究室)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youtube衛教影片-成人

可以利用youtube搜尋關鍵字

長大了還分心? 認識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01:如何改善專心度、時間管理及問題解決能力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02:如何自助、改變想法及行為(社交互動、衝動控制)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03:如何自助、改變想法及行為(情緒障礙憂鬱及挫折處理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高淑芬醫師研究室)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youtube衛教-兒童青少年

可利用youtube 搜尋關鍵字: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影片 兒童版 跳跳兔為什麼不專心 (Tscap Taipei)

01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影片 迷思一 沒有過動症,只是孩子好動  (Tscap Taipei)

02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影片 迷思二 診斷嚴謹嗎  (Tscap Taipei)

03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影片 迷思三 長大就會好 還需要治療嗎  (Tscap Taipei)

04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影片 迷思四 孩子是否會依賴藥物  (Tscap Taipei)

05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影片 迷思五 治療會影響孩子發育嗎  (Tscap Taipei)


如何幫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快樂成長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高淑芬醫師研究室)

如何幫助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快樂成長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高淑芬醫師研究室)

認識自己:分心、過動的青春 ~ 青少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高淑芬醫師研究室)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資訊連結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資料網http://www.adhd.club.tw

赤子心www.adhd.org.tw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http://www.tscap.org.tw/TW/NewsColumn/ugC_News.asp


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

正向心理學 ABCDE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科 張倍禎醫師

星期三 天氣陰 9:35PM
今天又一樣糟「為什麼每次都是我?!老師都只有叫我回答問題,都沒有問其他人。大概是因為老師不喜歡我吧,可是也不能怪她,如果我是她,我也不會喜歡圓圓胖胖的自己,動作永遠都慢半拍;我應該要減肥,隔壁班的小羽最近都不找我出去逛街,大概跟我出去很丟臉吧。以前我們都會一起出去玩,一起去逛街,一起談心,現在都沒有了,一定是因為我的外表太不好看了,一定是我笨拙的樣子讓她不好意思跟我一起出去。我應該要減肥..連心儀的鄰居哥哥都問我有沒有吃飽,大概連他也認為圓滾滾的我不應該再吃了...討厭我自己...可是我真沒用..限制不了對食物的誘惑..總覺得只要一口氣吞下眼前的東西..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我什麼時候才會停止?!我恨全世界!!我恨我自己!!我恨週遭的每一個人..都沒有人知道我很痛..我不開心..我不快樂..「我一定一輩子都注定失敗,一輩子都不快樂」。

以上是小英的心聲,在小英的眼光裡一切都是「灰暗的」,世界上的不快樂似乎都與她有關,她總歸究於她的身材、長相或表現不夠好。她非常重視周遭的評語,不管是朋友或師長,只要有人對她表示關心,都會被她視為是在「批評她」。小英一直是個聰明且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害羞的個性讓她在班上交不到好朋友。雖然她曾試著主動跟別的同學說話,但因為個性較細膩,總是想太多,認為同學都不喜歡自己,因此與同學格格不入;在面對挑戰時,也常覺得自己沒有辦法處理,加上都把狀況想得很糟糕,因此,她常因為認為自己「將會做不好」而放棄一些機會。小英的父母看到自己積極向上的心肝寶貝變得如此多愁善感,更是經常會因心急及擔心而責備她,不僅讓親子關係更緊張也更讓小英覺得自己真是一無是處了。
小英的導師發現她的悶悶不樂,也出現功課退步的情形,導師於是建議小英到輔導室找輔導老師聊一聊。聽完了小英的心聲後,輔導老師開始幫她把問題一一釐清,並試著想想可能的結果。如:「吃東西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小英搖搖頭,也發現真正的問題是,她會因為考試前的緊張焦慮而狂吃東西,也會為了好友小羽最近不理她,試圖用吃東西來處理她的悲傷。因此,老師開始跟小英討論如何將「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應用在她的生活裡,以正面思考的方式來處理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正向心理學的主要目標是提昇人們的基本能力,如樂觀、勇氣、誠實、自我了解與人際互動的技巧。正向心理學是在幫助個人找到「內在的心理能量」,這樣的能量能隨時作為對抗挫折的緩衝、扭轉逆境與困境,使得個體在遇到困難時,不會輕易落入憂鬱狀態中。它是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模式,藉由引導個案增加各種正向及樂觀的思考方式,去詮釋一般生活中所遇到的失敗或挫折經驗。舉例來說,當你存有「我一定一輩子都注定失敗」的悲觀信念時,那麼很容易就會陷入憂鬱狀態﹔相反的,如果你認為「失敗或挫折只是人生的挑戰,只是暫時性的..」如此正向思考,就不容易導致憂鬱。根據統計,高達九成的人會用「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來處理挫折的情緒,然而,正面思考者出現這些反應的比率卻低於10%。例如,趕不上公車時,負向思考者的第一反應常是「為何我會這麼晚才到」、「校車為何這麼快就開走」,總是出現責怪自己或周遭環境的想法,這樣的負向思考往往讓自己生悶氣,甚至最後會做出「那就不去上學了」的決定。然而,正向思考的人比較不會陷入責怪自己的壞情緒裡,反而可以將心思專注於處理困境,思索可能的替代方案,例如「請家人協助接送」、「或者先打電話到學校請假,告訴老師自己會晚點到」,因此,正向思考的人往往較快樂,原本遇到的困境也就很快可以迎刃而解了。

★正向思考ABCDE:
Adversity--困境
Belief--信念 (困境所誘發的正、負面想法)
Consequence推論 (因信念所產生的各種推論)
Disruption--中斷 (加入反駁機制阻止負面想法與情緒)
Energizing--激勵 (強化激勵正面想法)

   經由輔導老師的反覆引導與練習後,小英終於學習到正向思考的模式,也學會如何運用正向思考來解決她所面臨的問題。她發現事情原來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糟糕,她第一次驚喜地發現,雖然自己身材圓圓胖胖的,可是五官卻很細緻。她開始心存感激並珍惜她身邊的人事物。也因為小英擁有了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她跟小羽終於解開心結,她再也不會因為逃避而暴食,她的成績很快地就趕上進度;另外,當她遇到挫折時,她學會跟自己說:「沒關係,這只是暫時的」,立即拋開負面的情緒,同時開始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具有正向思考的經紀人業績,比負向思考的人高出88%,而負面思考者離職率竟是樂觀者的三倍!」。因此,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練習運用「正向思考ABCDE」五步驟,不但可以讓你自然地習慣以正面思考來化解生命中層出不窮的「狀況題」,也訓練自己具有「彈性的思考模式」,讓自己可以隨「心」所欲,活得快樂又精彩。
資料來源: 中女輔導園地 第三十七期

瘦才是美? 憂鬱症作祟國中女爆瘦

現代價值觀總灌輸瘦才是美的觀念,線上女明星只要發胖,更是被大家拿放大鏡檢視,然而,過度追求極瘦的身材趨於病態,小心是憂鬱症作祟!一名國中女生因為想改善人緣,因此在3個月內迅速瘦身10公斤,整個人呈現病態、身體已無法負荷,經過抗鬱劑治療和心理輔導後,才恢復健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生張倍禎表示,少女受到憂鬱症和厭食症困擾,才導致極端行為。
 
該名國中少女身高154公分,體重52公斤,由於在班上人緣欠佳、又沒有要好朋友,因此認為是外觀影響了人際關係,因此在3個月內激瘦10公斤至42公斤,但仍執意想瘦到女明星的體重38公斤。張倍禎透露,少女從小愛讀書,國中後雖然能保持在前5名,但卻與第1名絕緣,使得她倍感沮喪,加上班上沒有要好朋友,情緒無處發洩,整個人呈現不快樂的狀態。為了改善現況,開始積極減肥,不碰米麵等澱粉,透過忌口來減去脂肪。激烈的手法,讓少女到院就醫時,已陷入走路會喘、容易疲倦,動輒發怒拒食的狀態。
 
經過診斷發現,少女罹患憂鬱症和厭食症,才使她出現趨近自虐的極端行為。張倍禎指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厭食症好發於青少年,高達八成五的病例,分布在13到20歲的年齡層,女性和男性罹患的比例約為10比1,女生發生比例約為百分之一,發生率並不低。所幸,透過治療往往多能痊癒,這名少女透過低劑量抗鬱劑和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療,搭配規律飲食和正常作息,體重已增加至45公斤,並逐漸學會肯定自我,走出心理陰霾。
 
張倍禎提醒,青少年出現問題多半有跡可循,憂鬱症常見的跡象包括,易怒、充滿敵意;成績退步、朋友變少、對任何活動缺乏興趣;失眠、身體不適;食慾增加或降低、體重改變、體力變差;浮現自殺或死亡念頭。厭食症則可觀察到,害怕肥胖、體重下降至低於標準的85%;喜歡一個人吃,狂吃者可在2小時內爆食,厭食者過度節食;劇烈運動或不當減肥,例如用催吐、瀉劑和利尿劑等。



崇拜張韶涵體重38公斤 國二女瘦到厭食

2014年06月11日17:14

趙姓國二女生國小時原本都念第一名,上了國中後無法每次都考第一名,加上愛漂亮,感覺自己身材不好,決定學電視上女明星蔡依琳、張韶涵的38公斤完美體重目標努力減重,她從不吃澱粉到只吃水果,後來越吃越少,吃到最後只喝水或綠豆湯,短短3個月從154公分52公斤,爆瘦到42公斤,減到月經不來、掉髮,面黃肌瘦,甚至因為沒體力導致功課更差,她竟然像減重上癮般,還想繼續節食減重到38公斤。父母擔心她身體出問題卻阻止無效,去年底帶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醫,該院精神科醫師張倍楨發現她罹患青少年憂鬱症合併厭食症,才會出現厭食倦怠情況,經過以抗鬱劑治療,並勸說成功要靠自己努力、不是靠身材,治療3個月後體重逐漸增加到45公斤,終於恢復體力,成績也逐漸進步。張倍禎指出,臨床統計發現青少年有4成有輕重不一的憂鬱症狀,其中14%需要就醫,另厭食症好發於青少年,其中女生發生率約1%。他提醒當家長,如果孩子有成績不好出現拒絕學習、易怒、嗜睡或失眠的憂鬱症狀,或是出現厭食或狂食情況,都是憂鬱症表現,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治療與協助。(曾雪蒨/台中報導)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少女想爆瘦 憂鬱症厭食症上身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11日電)台中市一名國中女生認為人緣不佳是因身材不好,3個月減重10公斤還不滿意,導致憂鬱症及厭食症,只好求助精神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倍禎今天說,這名身高154公分的國中女生,認為自己的人緣欠佳,可能是身材不好所致,便下定決心減重,短短3個月期間,從52公斤爆瘦到42公斤。
張倍禎指出,即使越來越憔悴,少女仍執意朝38公斤邁進,因為這是許多成功藝人的體重,是一個幸福的數字,經爸媽苦勸不聽,最後帶少女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就診,經過抗鬱劑和心理治療後,身心終趨於正常。
張倍禎說,少女從小愛讀書,升上國中後雖能名列前5名之內,卻從此與第1名絕緣,加上沒有要好的朋友,整個人變得很不快樂,常躲在被窩裡暗泣。精神不濟導致功課更加退步,無處談心之下,少女認為是身材讓人看不順眼,於是決定突破困境,並從減肥著手。
由於少女不愛運動,所以採忌口方式進行,張倍禎說,少女謝絕米麵澱粉幾天後,馬上瘦了兩公斤,這項成果讓少女心情短暫轉好,也堅定要吃更少、減更多的意念,直到強行就醫前,少女已出現走路會喘、容易疲倦、動輒發怒拒食的狀態了。
經過低劑量抗鬱劑及每週1次的心理治療,搭配規律飲食與作息,張倍禎表示,3個月後,少女的體重增至45公斤,也逐漸學會肯定自我、加強自信。他提醒,孩子出現問題其實都有跡可循,家長若能留意細節,及時尋求專業協助,局面多可挽回。
資料來源: 中央社

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團隊的成果再度登上國際

恭喜本學會張倍禎理事在 n-3不飽和脂肪酸(PUFAs)與過動症(ADHD)的研究結果,刊登於最近一期的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中的Nutrition and Mental Health特刊中。論文連結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多攝取魚類有助改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的衝動症狀 More Fish in the Diet Improves Impulsivity in Children with ADHD

作者:張倍禎醫師(IOPPN, King's College London/MBI-Lab/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最近我們在台灣進行一個研究,探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對必須脂肪酸的飲食攝取與認知功能測驗的表現,發現營養的缺乏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衝動控制有高度相關性。

脂肪酸,尤其是來自深海魚或堅果類的omega-3,對於大腦的執行功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們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的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 嚴重缺乏,這與他們ADHD臨床症狀的嚴重度呈正相關,而與衝動控制相關的認知功能表現呈負相關。

不過Omega-3 脂肪酸在認知功能機轉的角色仍有待研究,但發炎機轉是目前研究的大方向。在臨床研究上我們期待進一步佐證omega-3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認知功能的效果。

此研究發表於2016年6月8-11日在英國布萊頓所舉行的第23屆Psychoneuroimmunology Research Society (PNIRS) Annual Scientific Meeting,並獲選為大會Poster Blitz (壁報口頭報告) 的主題之一。研究結果也將發表於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國際期刊。

更多相關連結 PNIRSMBI LabSPI Lab

資料來源: 台灣營養精神醫學研究學會(TSNPR)

過動兒注意力不集中竟與飲食中的脂肪酸有關?!

過動兒注意力不集中竟與飲食中的脂肪酸有關?!
Fatty Acid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ADHD


MBI 實驗室的張倍禎醫師日前於英國的PNIRS會議上,發表關於Omega 3脂肪酸與ADHD兒童認知功能相關的研究,這個研究引發許多的關注與討論。

脂肪酸是維持大腦運作的重要營養素,特別是來自魚類的omega-3脂肪酸。研究中發現ADHD孩童飲食中的必需脂肪酸含量偏低,這與注意力不集中、易衝動等症狀有相關性。

資料來源: http://www.mbi.org.tw/news_index.php?id=5

過動症/成人也有過動症 可行為或藥物治療

【聯合報/張倍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

小珍從小就活潑、伶牙俐齒,課業也無需父母操心,唯考試常粗心,影響分數。小時她都靠小聰明通過大小考試,但也常因為上課說話被老師罰站,還常忘東忘西。

畢業後,小珍在職場上表現並未如預期順利,工作常是三分鐘熱度,三年內換了五份工作。她點子一個接一個,老闆都很賞識她的創造力及聯想力,但往往半途而廢。

她常加班時聽音樂放鬆,還要看電視新聞,同時又在電腦上開幾個視窗跟朋友哈拉,讓她本來只需半小時的工作,花了三個小時。小珍總在報告前一天熬夜,雖然報告日已在三周前確定。小珍總覺得時間不夠用,但好像也沒忙什麼。她也往往不能決定要先完成那一件案子,結果全部都延遲了結案時間。

她看到「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文章,感覺自己就是患者。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主要有分心、衝動控制不佳及好動三種。大多從小持續到大,有時會造成困擾或生活功能下降,如工作表現,課業成績或人際關係等。

診斷需在兩個不同環境下,且在七歲前持續出現分心,衝動控制不佳,或好動等症狀才屬之。有些人小時候並未求診、治療,注意力不足或好動的症候卻影響日後生活

國外統計,100個成年人裡有4位成人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且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朋友約三分之二會殘餘症狀持續到青少年或成年。目前有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但健保均不給付藥品,除非患者18歲以前即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3974

嫌自己身材差沒人緣-國中女絕食罹厭食症暴瘦

憂鬱症與厭食症交攻 讓她體重驟降
中國附醫精神科醫師張倍禎指出,這名少女因青少年憂鬱症和厭食症交攻,才會出現像是自虐的極端行為。事實上,統計資料顯示,厭食症好發於青少年,高達八成五的病例分布在十三至廿歲年齡層,女男比例約為十比一,女生發生率在百分之一左右,可說並不罕見。
自覺成績不理想、人緣差 決定減肥甩困境
張倍禎說,少女從小愛讀書,升上國中後雖能名列五名之內,卻從此與第一名絕緣,加上沒有要好的朋友,整個人變得很不快樂,常躲在被窩裡暗泣。精神不濟導致功課更加退步,無處談心她認為是身材讓人看不順眼,於是決定突破困境,並從減肥著手。
不運動只絕食 得厭食症
由於不愛運動,她採忌口方式進行,謝絕米麵澱粉幾天後,馬上瘦了兩公斤。這項成果讓她心情短暫轉好,也堅定要吃更少減更多的意念。等到強行就醫前,她已陷入走路會喘、容易疲倦、動輒發怒拒食的狀態了。所幸經過治療之後,以低劑量抗鬱劑及每週一次的心理治療,搭配規律飲食與作息,三個月後,她的體重增至四十五公斤,也逐漸學會肯定自我加強自信。
張倍禎提醒,孩子出現問題其實均有跡可循,家長若能留意細節,及時尋求專業協助,局面多可挽回。青少年憂鬱的指標,有易怒、充滿敵意、成績退步、朋友變少、不想參加任何活動,甚至體重快速下降的情況,就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況,避免不幸事件發生。

孩子過動不治療 等長大…太遲了



【聯合報╱記者蔡維斌/北港報導】

剛開學且又遇上中秋連續假期,孩子往往出現適應不良,甚至有過動及無法專注的問題,北港媽祖醫院兒童身心科最近求診的門診量增加1到3成,醫師張倍禎昨天邀集家長開辦管教座談,建議家長不要錯失療治與調整的黃金時期,以免影響人格發展。

剛上小二的「小雄」昨天也在父母陪同下,現身說法,提及小雄在上課坐不住、不專心、特愛講話。小雄父母說,老師也很困擾,聯絡簿上記錄小雄上課的鬧劇連篇,本來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也沒太在意,但到下學期,變本加厲,連安親班老師也受不了。

北港媽祖醫院最近開設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諮詢,醫師診斷小雄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建議接受藥物與行為治療。經約兩個多月治療,小雄完全改變,不僅壞毛病都好了,一家又找回快樂。

醫師張倍禎說,臨床證實讓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接受治療,效果都很好,所以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和早期治療很重要,雲林沿海地區隔代教養或單親與外配多,這樣的孩子愈來愈多,家長往往不以為意,認為「長大自然會好」,因而錯失療治與調整的黃金時期,對孩子長大後的心靈人格影響甚大,不可掉以輕心。

【2014/09/09 聯合報】


〈獨家〉對街叫賣變擾民? 「制約」後精神轟炸

2010/11/24 19:24
店家在夜市叫賣,只是簡單的一句話怎麼會被投訴「擾民」,物理老師解釋可能和民眾住的地方有關,如果住在店家正前方,直線距離、中間沒有障礙物,音量感受度最大。心理醫師則說,一天要聽800多次同一句叫賣語言,附近住戶可能會被制約,基本上就會形成精神上的「疲勞轟炸」,但因為店家沒有使用擴音器材,環保局說沒有觸法。
商圈裡,店家怎麼做生意,光是叫賣,就是大學問。店家從聲音下手,要第一時間就吸引消費者,但逢甲這間店家只講一句話,怎麼會引起民眾如此反感。叫賣聲:「臭豆腐。」叫賣聲:「參考看看啊。」叫賣聲:「裡面坐喔,炒泡麵啊。」
物理老師解釋,可能和投訴民眾住的地方有關,遭投訴的店家對面就是一棟公寓,如果民眾住在這裡,雖然樓下還有其他店家,一樣有叫賣聲,但遭投訴店家是正對著大樓,兩邊距離只有5公尺,物理老師解釋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音量感受,直線大於斜線。因此就算一樣都是附近住戶,對同一個聲音卻會有不同感受。
心理醫師解釋,如果民眾反覆接收同樣的語句,而且有不好印象,受制約影響,嚴重的話,會導致精神疲乏。精神科醫師張倍禎:「(頻率若高)在他沒聽到之前,他身體已經反應了,覺得他應該聽到這部份的聲音,當他聽到的時候,就會又更加深他身體的不舒服。」
夜市叫賣聲竟然變成精神轟炸語言,環保局表示,店家只要沒有透過擴音器材叫賣,就沒有違反噪音管制法,民眾想圖個清靜,只能請警方依社會秩序維護法口頭勸導店家降低音量。
記者 洪彩綸 / 攝影 許立帆 呂振成 台中 報導

資料來源: TVBS 新聞

心因性暴食症 暴食、催吐 惡循環

uho優活健康網 聯合報╱張倍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
麗麗(化名)匆忙打開水龍頭,臉已經靠在冰涼的馬桶壁上,胃和食道裡的食物就像洪水一樣,從她的嘴裡衝出來。麗麗催吐後感到虛弱,但她吃東西的罪惡感也隨著馬桶裡被沖走的殘渣,一掃而空。
「這是最後一次。」她跟自己說。麗麗在熱通通的臉頰上趴打著冰涼的水,希望沒有人發現她在廁所待太久的事。
麗麗已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上高中之後,只要遇到不愉快的事,大吃特吃就成了她發洩的管道。麗麗並不想要暴食,她也擔心跟爸媽及妹妹一樣擁有魁武的身材。她開始在狂吃後催吐,免於暴食帶來的負擔。在暴食催吐循環下,麗麗漸漸沒力氣做自己平時愛做的事,某天早上赫然發現自己無法下床,由室友送她到醫院,醫師說她血鉀太低,造成肌肉無力。
麗麗是心因性暴食症的病例,心因性暴食症在青少女及年輕女性盛行率約1至3%,約90%患者是女性,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晚期或成人早期。心因性暴食症常引起電解質不平衡,身體腫脹,牙齒受胃酸侵蝕,月經不規則及腸胃問題,並合併憂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疾病。
目前心因性暴食症的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團體治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正在暴食催吐的惡性循環中痛苦的患者應該要了解,心因性暴食症是可以被治療的,應勇於求醫,不要讓飲食控制了你的生活,學會如何掌握自己的飲食,掌握自己的人生。
●心因性暴食症(A至E皆須符合)
A:重複暴食。一次暴食發作同時具備下述兩項特徵:
(1)在一段獨立時間內(如任何兩小時),吃下的食物量絕對多於大多數人在同樣時間、類似情境下所能吃的食物量。
(2)發作之時,感覺缺乏對吃食行為的自我控制,如感受到自己無法停止吃,或無法控制自己吃什麼或吃多少。
B、一再出現不當的補償行為以避免體重增加,如自我誘導嘔吐、不當使用瀉劑、利尿劑、灌腸或其他藥物;禁食、過度運動。
C、平均看來,暴食及不當的補償行為,同時發生的頻率每周至少兩次,共達三個月。
D、自我評價被身材及體重所不當影響。
E、此障礙非僅發生於心因性厭食症的發作中。

改善憂鬱症 從飲食著手

【本報台中訊】有憂鬱症的患者常常不覺得自己憂慮,醫師昨天說,營養與身心狀況息息相關,新鮮蔬果和魚油有助免疫系統處於平衡。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倍禎指出,憂鬱症患者常常不覺得自己「憂慮」,反而較常以「非特異性的身體症狀」來表現,包括胸悶、疼痛、失眠、疲勞等;患者儘管處在「崩潰」邊緣,仍能努力維持一般生活運作,使得周遭親友無法察覺。

張倍禎表示,憂鬱症發作時,患者連續兩周內伴隨多項症狀,例如體重減少或增加、失眠或嗜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覺得疲累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罪惡感、無法專心或集中注意力、想到死亡或反覆出現自殺的意念。

張倍禎引用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不飽和脂肪酸濃度沒有上升的話,約三成患者的憂鬱症就持續下去。反式脂肪酸、糖類等都會促進發炎反應;新鮮蔬果和魚油則可讓免疫系統處於平衡狀態,服用魚油補充品,注重營養攝取,避免過多人工添加物、毒素等,都有助於改善身心平衡。

張倍禎強調,維他命B1、B9、B12、D及膽鹼、鐵、鋅、鎂等,都具抗鬱功能。

資料來源: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406907 | 2015-07-16 | 作者:人間福報

爸媽斷網路 國二生威脅跳樓

聯合報/B1版/中部焦點.運動
記者黃寅╱台中報導
 
2015年8月13日

隨著網路發達,青少年罹患網路成癮案例不斷增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治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的醫師張倍禎昨指出,每天門診十名患者中就有二位網路成癮青少年,顯示問題嚴重,還有一名國二學生因父母決定停掉網路時,竟威脅要跳樓,這時父母才感覺問題嚴重而向醫師求助。

張倍禎說,這名國二生小學五年級開始上網,時數逐漸增加,國一有一半時間沒有進校園,即使出現,多半也趴桌睡覺,不和同學打交道,但一回家就開始玩電玩,特迷打怪和射擊遊戲,常到凌晨還不停下來。

廢寢忘食的結果是從早自習到演變為翹課,乃至於下午快放學了才露面,最後乾脆都窩在家裡打電動,連學校也不去了。
此時父母才開始限制上網時間、讓上網成為獎勵等,但都無效,最後決定停掉網路時,小孩竟威脅要跳樓。

還有位大二女學生主動求診,表示常上網聊天忘了時間,原本只要花個20分鐘,最後常上網三、四小時,導致作業都沒寫,成績變差。
張倍禎經過一年的心理和家族治療,重建國二生的生活和價值觀,讓他減少了上網時間,重新回到生活軌道,而她也發現女大生上網是為逃避困難的作業,抱著想先輕鬆一下的心理上網,卻一上了網就下不來,因此替她製作表格,記錄下自己的作息時間,教她把困難的工作切割成七、八個相形容易的部分逐步完成,後來兩人都獲得改善。

她建議,父母應對小孩上網保持警覺、監控時間和內容,不要用網路或手機當作安撫小孩的工具,多鼓勵小孩接觸戶外活動,每天至少花上十分鐘與小孩面對面談心,避免小孩深陷在網路世界裡。

青少年網路成癮 心理、家族齊治才有效

【台灣新生報記者張淑珠報導】

網路成癮浮現諸多後遺症,台中一名國中男生,沈迷電動,尤其愛射擊遊戲,廢寢忘食,上學時間起不來,從遲到,到蹺課,到乾脆不上學,國一時一半時間沒進校園,爸媽發現不對勁,要求限制上網時間,沒有效果,最後決定停掉網路,孩子居然威脅要跳樓,嚇壞爸媽,帶往就醫,確診是網路成癮症,經過一年心理和家族治療後,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中國附醫精神醫學部醫師張倍禎表示,門診發現青少年網路成癮症,比例愈來愈高,至少有兩成以上;台中一名國中男生沈迷電動,尤其愛射擊遊戲和打怪,廢寢忘食,上學時間起不來,從遲到,到蹺課,跟同學很疏離,最後乾脆不上學,國一時一半時間沒進校園,爸媽發現不對勁,要求限制上網時間,或讓上網成為獎勵,都沒效果,決定祭出重罰,停掉網路,孩子居然威脅要跳樓,嚇壞爸媽,這才帶往就醫,確診是網路成癮症。(如圖)

張倍禎醫師說,經過一年心理與家族治療,男生不但減少上網,愛上單車逍遙遊,也會主動結交朋友,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張倍禎指出,成癮通常有跡可循,如果不用心處理,等到事態嚴重再採取極端手段扼止,結局很難皆大歡喜。他舉八大指標,提醒父母留意,包括是否腦子裡想的全是上網,減少或停止上網時,是否會感到心神不寧、鬱悶或容易急躁,是否曾向他人說謊,隱瞞自己上網的程度,是否覺得要花更多時間上網才能得到滿足,是否因上網影響重要人際關係,是否上網時間比計畫時間要長,是否把上網當成逃避問題或抒發不良情緒的方法,是否多次試圖控制上網但沒有成功,只要五項符合,就該積極求診,千萬不要放任惡化。

預防網路成癮有途徑,建議家長陪伴孩子上網,監控使用時間和內容。不以手機或網路為工具,拿來安撫孩子的情緒。帶孩子接觸戶外活動,別讓網路成為唯一休閒。每天花十分鐘與孩子面對面談心,不要依賴社群拉近家人的關係。父母以身作則,不要自己整天掛在手機網路上。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12&CID=283381

做事三分鐘熱度?!小心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中時健康╱【中時健康 張舜燕/台中報導】 2011-01-13 10:31

如果你做事經常虎頭蛇尾,求學或工作都只有三分鐘熱度,不僅忘東忘西,還嚴重到注意力無法集中,請特別留意觀察自己是否罹患了「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台中市一位卅歲的上班族,自行赴醫院諮詢,專科醫師診斷為典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個案,所幸經過三個月的藥物合併行為治療後,病患覺得自己變了個人,自我的掌控能力越來越好。

案例這名上班族,因為姪子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覺得自己小時候也有類似情況,便自行赴醫院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倍禎表示,分心、好動、控制不了衝動,是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主要特徵。仔細檢視病患最大的問題,就是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開會總是坐不住,而且常忘記與客戶約定的時間,更別說搞丟手機、MP3等層出不窮的行為。
回溯患者在過去學習階段,上課很難專心,做功課時愛東張西望,聯絡簿、水壺、便當盒鮮少帶齊回家,考試常因忘了寫答案而被扣分,或沒看到背面題目就交卷。因為成績尚可維持中等,家人認為他只是粗心頑皮,也就未曾帶他求醫。關於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若未接受治療,往往會影響職場上的表現。像這名患者感覺自己做事較草率,會逃避困難及重要的工作,並拖到最後一秒才完成。在處理工作過程中常需要多樣的刺激陪伴,譬如一邊看電視,一邊聽廣播,一邊上facebook,一邊用MSN聊天。

由於容易被周遭事物干擾,因此很難如期完工,也就更易因逃避而產生更多困擾。患者經過治療後情況改觀,現在已經可以準時赴約開會,專心聽取同事報告,甚至提早完成主管交辦事項,還主動與客戶討論合作方式。掌控能力的提升使他信心大增,也見識到為病所限之下的巨大潛能。
依照目前的診斷標準,必須在兩個不同環境下,七歲前即出現前述特徵,才可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張倍禎指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並無所謂的黃金治療期,男女比約為四比一,約三分之二患者的殘餘症狀會持續到青少年或成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過動行為較易引起大人關注,僅以注意力不足表現的患者,很少在幼時就接受適當的診治,導致日後生活功能下降。

12歲以下孩童不可喝咖啡

  • 作者 : 林慧淳
  •  
  •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廣告是這麼演的:一對夫妻神情陶醉地享受香氣撲鼻的咖啡,兩個孩子在旁露出渴望表情,這時店員露出一抹微笑說:「我為你們準備了更好的。」轉身拿出咖啡口味的冰棒……。
近年來「喝咖啡」成了時尚、悠閒的代稱,耳濡目染之下,連兒童、青少年都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在課業壓力之下,孩子學大人用咖啡提振精神,以便熬夜衝刺念書,但是,他們真的能喝咖啡嗎?

各國研究都指出,兒童和青少年不宜攝取含咖啡因的飲料。

美國俄亥俄大學研究發現,兒童和青少年攝取咖啡因會加重睡眠中斷的症狀,拉長賴床時間,甚至演變成情緒焦慮,更且較易造成咖啡因成癮,不利於孩童的健康、學習、與腦力發展。

此外,咖啡因影響食慾,有礙發育中兒童的營養吸收,因此美國國家衛生院也警告家長,應嚴格控管兒童的咖啡因攝取。英國食品標準局同樣也提醒,吃飯中或飯後半小時喝咖啡,會影響身體吸收鐵質,其中又以青春期女生更應特別注意,無節制灌飲咖啡可能有貧血危機。

中國醫藥大學精神部醫師張倍禎也認為,孩子喝了咖啡之後,就不喝白開水和牛奶等比較健康的飲料,加上罐裝或三合一咖啡另外添加糖和奶精,易造成孩子營養不均。

除了影響發育和情緒之外,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醫師趙舜卿更指出,孩童的肝、腎發育不夠完全,咖啡因代謝的半衰期延長,因此較易出現心悸等副作用。

所以究竟應限制孩子到幾歲才能開始喝咖啡?加拿大學者建議,學齡前兒童攝取咖啡因不宜超過45毫克(約355cc含咖啡因的汽水或43克牛奶巧克力棒)。趙舜卿則指出,12歲以後或許是個比較安全的年紀。
資料來源: 康健雜誌

規畫目標性活動 過動兒專心上課


北港媽祖醫院建議家長和老師,幫助孩子規劃「目標性活動」,鼓勵在下課時間多跑多動,過動兒反而更專心上課。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俗稱北港媽祖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張倍禎指出, 雲林地區家長對注意力不足的過動症認知有限。
 她舉臨床實例,十一歲男童小冠,幼稚園時期經常有推同學一把的行為,父母以為小
 孩只是調皮,等到老師拿出錄影帶,家長才發現孩子行為真的跟其他小孩不同。求診
 後醫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張倍禎說,經過精神科藥物及復健科職能治療,現
 在小冠不再坐不住,跟其他小朋友互動很好,功課也好。

張倍禎指出,從近兩年初診個案發現,八成以上這類症狀孩子,大多八歲以後才求診, 其實,早在七歲前已經有徵兆。她表示,奧運游泳名將「飛魚」費爾普斯也是注意力 不足過動症患者,他的父母協助他找到興趣,因此發揮潛能,創造奪奧的成就。
 張倍禎建議,鼓勵孩子動起來,幫助在生活中學會專心,規劃目標性活動,建立良好
 生活習慣及學習模式,發揮潛能,或許也將因此激發過動兒有不凡表現。

資料來源:http://www.adhd.club.tw

注意力不足孩童動起來 邁向金牌之路

2015/01/10



【記者陳昭宗雲林報導】男童小冠從幼稚園開始,常被老師在聯絡簿上反應在校不當行為,爸媽總認為是小男孩調皮一點而已,直到老師將上課錄影畫面給家長看過後,媽媽才發現他的表現真的與其他同齡孩子不同,經醫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開始接受精神科藥物和復健科職能治療,目前五年級的他上課專心,已經不再坐立難安,或因為衝動的肢體動作影響孩子的人際關係,功課也都名列前茅,讓爸媽好放心。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張倍禎指出,沿海地區家長對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認知有限,往往都等孩子大了才帶至門診接受治療,導致孩子從小飽受人際關係不良之苦,嚴重影響孩子身心及才能發展。以近兩年在醫院門診的近百位初診個案統計發現,八成以上都是8歲後才帶來就診,事實上孩子早在7歲前就已經有疾病徵兆,只是父母因忙碌輕忽或缺乏仔細觀察。很多這類的孩子常因為犯錯而被剝奪下課的時間,造成下堂課更坐不住也不專心。因此,建議家長和老師幫忙孩子一起規劃「有目標性的活動」,並鼓勵孩子在下課時間多跑「多動」,之後反而可以更專心上課。 

張倍禎醫師還說,奧運游泳名將「飛魚」費爾普斯也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但父母親協助他找到興趣並發揮潛能,讓過動症不再是阻力而成助力,成就他在職業生涯中獲得22枚奧運獎牌的歷史紀錄。 

職能治療師李嘉盈也和家長們分享,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小朋友,大家不瞭解他們,只認為他們是搗蛋鬼、活潑好動、愛唱反調、調皮,其實治療後他們就會不一樣,可透過藥物治療及感覺統合治療和行為治療,掌握黃金治療期,基礎打穩提早讓孩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模式,家長在家裡也可以做一些培養注意力的小遊戲,像是請你跟我這樣做、找找看在那裡(DM上的商品)、或是撲克牌配對遊戲,讓孩子在遊戲過程培養專注力。 

圖說: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經過醫師專業的評估,給予藥物及感覺統合和行為治療,也可以擁有優異的表現。(記者陳昭宗拍攝) 
資料來源: 勁報

青少年網路成癮 八大警訊家長要留意

【大紀元2015年08月12日訊】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青少年上網是否成癮並非無跡可循,忽略、或放任不處理,等到事態嚴重再採取極端手段扼止,結局恐難預料。台中一位國一生在爸媽決定關掉網路時,竟以跳樓威脅,只能就醫逐步戒治。中國附醫精神科列出八大警訊表示,符合其中五項,爸媽就要有警覺,預防技巧包括陪伴與關心孩子上網,甚至父母要當榜樣,不要手機網路不離手,否則很難有成效。
一國一生幾乎有一半時間沒進校園,即使出現也多半趴桌睡覺,不和同學打交道,每天回家就開始玩電動。爸媽帶他就醫時指出,小孩特迷打怪和射擊遊戲,往往到凌晨還不停歇,幾乎到了廢寢忘食。曠課的狀況,更是與日俱增,從早自習遲到,逐漸演變成第一節翹課,第二節不來,甚至到下午快放學才露面,最後乾脆好幾天都窩在家裡打電動。
爸媽到這時才決定採取行動,控制上網時間,或讓上網成為獎勵等,但孩子整天無心學習,腦袋只有網路上的遊戲和朋友,讓他們決定完全停掉網路,這時的孩子竟出現想要輕生,威脅跳樓等反制行為。
經統計,全球網路成癮率,以亞洲較高,而台灣在亞洲國家排名居前3名,其中又以國中到大學族群最為嚴重。張倍禎醫師表示,網路成癮有8大警訊可判斷,如果孩子腦子想的全是上網的事情,或感覺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滿足,即使努力控制也不行,甚至出現心神不寧、鬱悶、易焦躁的情形,且已影響到日常或人際關係,以及檢視有沒有把上網當作逃避問題的工具,若有一半症狀,都應有所警覺。
張倍禎說,預防網路成癮,建議陪伴孩子上網,監控時間和內容。不以手機或網路安撫情緒。多接觸戶外活動,每天花10分鐘談心,勿依賴社群。並強調父母也要以身作則,不要整天掛在手機網路上。若是孩子狀況已影響生活作息,要快就醫諮詢。

六歲童愛打瞌睡 原來睡眠呼吸中止症


一名六歲男童,功課不好,調皮好動,上課常常打瞌睡,家長輾轉帶往中國附醫就診,發現男童鼻黏膜肥厚,扁桃腺肥大,睡覺整夜鼾聲不停,安排兒童睡眠檢查,偵測睡眠狀態,原來男童有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切除腫大的扁桃腺後,睡眠平穩,白天注意力集中,成績大幅進步,成為績優生。提醒家長,孩子睡眠品質很重要。(寇世菁報導)
孩子睡不好,問題多多,中國附醫由楊義明教授領軍,集結兒童神經科周宜卿主任、兒童睡眠醫學中心杭良文主任、兒童腸胃科陳安琪主任、兒童耳鼻喉科王清源醫師、兒童心臟科裘品筠醫師、兒童牙科孫國丁主任、兒童精神醫學科張倍禎醫師、營養科何菁菁營養師等堅強陣容,成立兒童睡眠檢查治療團隊。楊義明教授指出,約百分之三的孩子有睡眠呼吸中止,常見睡覺打呼,在學校功課不好,白天嗜睡,過動,晚上驚醒大叫,夜遊,過胖等,都可能造成睡眠障礙。

兒童耳鼻喉科醫師王清源說,一名六歲男童,由爸爸帶來就診,抱怨孩子成績退步,課堂上常打瞌睡,調皮好動。醫師檢查發現,男童鼻黏膜肥厚,且扁桃腺肥大,而且睡覺時,整夜鼾聲不停,安排兒童睡眠檢查,在睡眠檢查室偵測整晚睡眠狀態,醫師指出,原來男童被冤枉,因為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晚上睡眠時缺氧,白天精神不佳,嚴重影響學習,切除腫大的扁桃腺後,睡眠平穩,上課時注意力集中,成績大幅進步,成為績優生。
醫師指出,還有一名男孩罹患猝睡症,白天會瞬間睡著,不但危險還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經過兒童醫院睡眠檢查治療及持續追蹤後,恢復良好,現在已是陽光大學生。
醫師提醒,孩子有睡眠障礙,透過睡眠檢查過程,就可以找到真正的原因,對症醫療,恢復良好的睡眠,就能回到健康成長的軌道。

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

孩子不停洗手 當心有強迫症

2013-06-07
文/張倍禎
君琳(化名)目前就讀國小四年級,功課從小都是全班前三名,她心思細膩、貼心,個性乖巧,從小功課和生活都不用父母操心。半年前開始,媽媽發現君琳洗手的時間變得比較久,常跟家人因為佔用廁所洗手而爭吵,尤其遇到考試時,洗手的情形會更嚴重。
君琳每次都會問媽媽:「妳來看我有沒有洗乾淨?」「我洗很久嗎?」雖然媽媽屢次保證:「已經很乾淨了,快點出來。」或「已經洗20分鐘了!」但君琳仍然要爸媽都動怒,把她強拉離開廁所,才停止洗手。

小時沒治療 會變慢性化

她總會哭著說:「就是洗不乾淨嘛…為什麼洗不乾淨?」最近她除了洗手,連洗澡的時間也變長了,需要媽媽多次幫忙檢查是否有洗乾淨,會不會有泡沫殘留在身體上。
經兒童心智科醫師診斷,君琳患有「強迫症」。會談中,發現她的爸爸有一些「強迫性的行為」(如:重複檢查瓦斯開關);她的媽媽是個急性子,常會幫孩子們把事情做完,以減少需要等孩子的時間。
由於是雙薪家庭,因此爸媽陪伴君琳的時間很少,但對君琳的課業要求嚴格。醫師建議君琳與父母親皆須接受家族和認知行為治療,並考慮合併低劑量抗鬱劑治療。

易合併其他精神疾病

「兒童強迫症」的盛行率約2%-4%,終生盛行率為1.9%,好發於7.5至12.5歲間,男女生患病的比例約為3︰2。其好發時期為青少年及成年時期,約半數的成人強迫症患者在兒童時期便出現強迫症相關的症狀,如果在孩童時期未接受適當的治療,不只會影響孩童社交、家庭互動、學校學業的表現,此症狀將會延續至成人,並造成病人更多功能上的損失,統計發現,大約有4成的強迫症患者會變成「慢性化」。
孩童時期最常見的強迫症狀為「清洗(32%-78%)」,其次為「重複行為」、「再次確認」與「攻擊性想法」。兒童強迫症易合併其他精神科疾病(共病率約為68%-100%),常見的「共病症」為憂鬱、焦慮、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對立反抗疾患等。
某些研究認為,強迫症的起源可能與基因、腦部功能失調及細菌感染後,產生的免疫反應有關。
雙胞胎研究顯示,強迫症的形成有55%歸因於遺傳因子。腦部影像的研究則發現,「皮質—紋狀體—視丘—皮質迴路」(英文名稱:cortical-striatal-thalamic-cortical circuits)與兒童強迫症有關,這也顯示,此症於大腦內的神經生理病灶及說明藥物治療的可能機轉。
研究發現,使用「否定」的教養方式及「家長的忽視」,與強迫症狀相關。強迫症孩童的父母相對一般父母有更多的精神科診斷,如:強迫症、憂鬱或焦慮症,而父母的精神症狀、家庭結構及凝聚力不佳等,皆會加重孩童強迫症狀的嚴重度。

家族融入治療更有成效

目前對於兒童強迫症最有證據支持的治療方式為「認知行為治療」,其次是認知行為治療合併藥物治療(選擇性血清素接受器抑制劑),由於家庭的互動對兒童強迫症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治療中融入家族治療可以增加治療的成效。
最重要的是早期診斷與即時治療,不僅可以減少強迫症對孩子成長學習所帶來的困擾,也同時減少成年時期發生「共病症」的機會與社交職業生活上的不良影響。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